面对不断完善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国内居民对自身文化、学历等精神层次的需求程度增强,给现代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职教育作为国内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每年均会为社会中输送大量优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从而使其在现代国内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液压与气动课程作为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所具有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求学生对相关原理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而且要求学生拥有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开展实际使用与实践应用的能力。由于国内多年以来所坚持的应试教育目的与方法,逐渐使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出现了较多问题,诸如学生缺乏对理论课程兴趣、学生学习质量不足等。为此,逐渐针对该门课程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并基于当前国内教学环境及背景开展新模式、新途径的研究将成为一个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一、微课在高职液压与气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微课作为现在商业界、服务界的重要形式,其不但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商业的推广与营销当中,而且被众多教育课程所使用。微课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重要教育课程形式,其能够在同一时间里向读者传递声音、图画、视频等,还可以借助微课的评论区、交流平台等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无时差、无地域交流,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与教师之间互动,并得到教师的答疑解惑。另外,微课的这种传递功能还可以大大节约学生与教师的时间,增强学生对于目标内容的定位,将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授课效果达到双重提升。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同样可以使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在当前该门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缺乏对理论课程学习兴趣、教学缺乏课程讲解生动案例展示模式等问题。而微课所具有的课程教学特点将能够极大弥补当前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从而帮助课程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能够发现微课在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高的可行性。
二、推广微课在高职液压与气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鉴于微课在高职液压与气动教学中所具有的教学应用价值,逐步提升微课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应用水平就变得至关重要。在本部分作者将提出如下三点建议,以促进微课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推广。
第一,打造微课授课平台,提供多元化登陆途径。微课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授课模式,不断增强微课在现代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当从授课平台层次打造微课的硬件基础,从而将能够为保证外部学生的访问提供稳定的渠道。为此,一方面应当逐渐构建起学校内部的授课平台,不但需要从硬件基础上打造校内网的互联模式,而且还需要逐渐提升外部访问接口的传输速度,另一方面应当逐渐优化学生对微课的访问模式,不但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域对微课加以学习,而且还需要结合课程的需要提供更为高质量的画质传输、音频播送等,从而将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建立起良好的微课使用平台,并帮助学生科学利用该平台实现相关知识链接及基础课程知识的点播、学习。
第二,完善微课授课流程,提升微课授课的质量。微课与传统课程授课的不同之处,不但在于其拥有的互联网共享形式,更在于其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实现更加符合学生逻辑思维与热情关注点的课程设计。在此过程中就应当逐步完善当前微信授课的流程,不但应当重视微信课程所开设的时间、选择的内容、播放的速度、讲解的深度等,而且还应当在每个微课的具体细节设计上下足功夫。例如:在每节微课开讲之初都应当为其安排片头,并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向学生发出提问,并给予交流平台上的问题加以实时反馈等,从而将能够快速实现问题的解决及目标内容的讲解,提升教学授课的效率。
第三,增进微课师生交流,加速微课推广的速度。除了需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增强微课的教学推广之外,还可以利用微课的师生交流功能,实现该种课程形式在高职院校内的推广。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提升交流平台所发挥的功能性,增强对课程开讲及完结时的宣传,可以采用交流软件群发、校内选课系统回播等形式,以引起学生对微课内容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微课的学习作为期末考试的内容,将学生听课时的参与及课后对解答的思考等作为课程学习结果的考核,从而将增强微课在学生之间的流传和共享,达到推广的目的。
三、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教学水平的提升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化、多元化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微课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其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将能够将课本所学理论知识及课程要求实践应用知识更加真实、形象及生动的反映于手机屏幕当中,并且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交流功能,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为实现现代教学水平的提升带来巨大帮助。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针对国内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教学课程教学现状开展分析,并探讨了微课在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最终提出了些许有利于推广该种方法的途径与策略。利用本文的研究,作者谨此希望能够为国内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出自身贡献。
下一篇: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沪ICP备16023097号-11